目录

  • 1 第三章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1.1 第一节(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1.2 第一节(2) 科学认识人的本质
        • 1.3 第一节(3) 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 1.4 第一节(4) 人生态度
            • 1.5 第一节(5) 人生价值
              • 1.6 第一节(6) 怎样去追求幸福
                • 1.7 第一节(7) 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 1.8 第一节(8) 用科学高尚的人生观指引人生
                    • 1.9 第二节(9) 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 1.10 第二节(10) 人生价值的标准
                        • 1.11 第二节(11) 掌握几种人生价值评价的恰当方法
                          • 1.12 第二节(12) 坚持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 1.13 第二节(13) 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
                              • 1.14 第二节(14)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
                                • 1.15 第三节(15) 怎样看待人生环境
                                  • 1.16 第三节(16)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
                                    • 1.17 第三节(1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 1.18 第三节(18)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 1.19 第三节(19) 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 1.20 第三节(20)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 2 珍惜大学生活 开拓新的境界
                                            • 2.1 “创新”学习,让你脑洞大开
                                              • 2.2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
                                              • 3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 3.1 科学的理想信念
                                                  • 3.2 如何实现人生理想
                                                  • 4 弘扬中国精神 共筑精神家园
                                                    • 4.1 中华民族的爱国传统
                                                      • 4.2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挑战
                                                        • 4.3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爱国主义
                                                          • 4.4 我能为祖国做什么?
                                                          • 5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 5.1 珍惜人生
                                                              • 5.2 生活的酸甜苦辣
                                                                • 5.3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 5.4 我能在生态危机中有何作为
                                                                  • 6 注重道德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 6.1 为道德点赞
                                                                      • 6.2 德治天下话仁义
                                                                        • 6.3 诚信
                                                                        • 7 遵守道德规范 锤炼高尚品格
                                                                          • 7.1 公共生活中你所不知道的自己
                                                                            • 7.2 在就业的十字路口
                                                                              • 7.3 道德与恋爱
                                                                              • 8 学习宪法法律 建设法治体系
                                                                                • 8.1 历史的视角:宪法的重要性
                                                                                  • 8.2 民法的原则
                                                                                  • 9 树立法治观念 尊重法律权威
                                                                                    • 9.1 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 10 行使法律权利 履行法律义务
                                                                                      • 10.1 我心依依情与法
                                                                                      • 11 课程结语
                                                                                        • 11.1 品格之路:知情意行
                                                                                        第三节(1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第三章第三节(17)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大家好,我们今天上课的内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应坚持的原则。

                                                                                          前不久,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本介绍民国奇士杨度、梁启超的合传《杨度与梁启超》。该书记录了在那个年代,两人在沉浮动荡的时局中寻求“医民救国”之道。他们时而精诚合作,时而又成为对垒阵营的“敌人”。书中有这样的记录:梁启超给杨度写了一封信:“吾人政见不同,今后不妨各行其是,既不敢以私废公,但亦不必以公害私。”表示:与杨度从政治上划清界限,但仍保持私交不变。

                                                                                          这是圆融人我关系的一则典型事例。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生活在社会之外的人,同人不发生关系的人,不是动物就是神。的确,人类要生存,首先必须满足各种需要。而各种需要,都必然通过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实现。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是人与社会关系直接而具体的体现。明确个人在与他人关系中的定位,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才能为人生价值的实现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茨巴尔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是现代人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可以衡量一个人能否有效适应社会。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我们应该坚持以下几点原则:

                                                                                          首先是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

                                                                                          马克思说:一切人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我们说啊,平等之光,让人们相向而行,平等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真正高贵的人,面对强于己者不卑不亢,面对弱于己者平等视之。大学生与人交往也要做到一视同仁,切忌嫌贫爱富,不能因为家庭、地位、经历、特长、能力等原因对人另眼相看。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

                                                                                          其次我们要坚持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

                                                                                          艾琳·卡瑟说: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我们说诚信包含诚实和守信两方面,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信则是诚的外在表现。古人说:“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诚者不自欺,信者不欺人”。诚信是做人之本、齐家之道、交友之基、经商之魂以及为政之要,同时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交往中,我们应当抱着心诚意善的动机和态度,相互理解、接纳和信任,重信用、守信义。

                                                                                          再次我们要坚持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

                                                                                          莎士比亚名剧《威尼斯商人》中有这样一句话: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

                                                                                          我国春秋时期,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也就是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而鲍叔心胸宽广,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他:宽惠安民,我不如他:治理国家,我不如他;讲究忠信,我不如他;制作礼仪,我不如他;指挥战争,我不如他。”齐桓公同样宽容大度,不记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任命管仲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齐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国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

                                                                                          2015年,在法国巴黎连环恐怖袭击案发生后,一位名叫安东尼莱里斯的年轻人在知道妻子遇袭身亡后,书写并上传了一封致伊斯兰国组织的信《你们不会得到我的仇恨》。莱里斯在信中表明,若以愤怒回应仇恨,就会和恐怖分子一样无知,而对于失去妻子的悲痛和愤怒,他和17个月大的儿子将会在未来的每一天里,以快乐和自由来报复。放弃仇恨、选择放下,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精神境界。

                                                                                          雨果说:“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美国导演泰勒·派瑞也认为:当你原谅他人时,你也解脱了自己在往前走。在生活中遇到冲突和矛盾时,需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多一份宽容。宽容不能改变过去,却能改变未来,宽容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修养,一种格局,一种智慧,也是一份善良,一种幸福,一种教育。

                                                                                          大学生在与他人交往时,由于性格、经历、文化和修养等差异,难免产生误会和分歧,这就要求我们遵循宽容的原则,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求同存异、相互包容。这样有助于扩大交往空间,也有助于消除人际间的紧张和矛盾。例如大学生寝室内部出现的一些矛盾,例如有人打呼噜影响他人睡眠,有人不讲卫生导致寝室矛盾激化,还有人出现一言不和就拔刀相刺等行为失范现象,其实都是一些小问题引起,如果我们大家都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也许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我们还要互助原则:互助是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必然要求。每个人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得到他人的帮助,或者帮助他人都是一种快乐。

                                                                                          2016年,山西医科大学儿科医学系512宿舍的6名同学考研全部成功,分别被上海交大、首都医科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录取。他们成功的秘诀就是互助,例如在考研之初他们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经常分享一些资料,每天6点半一起出门,晚上11点一起回宿舍,一起吃饭,一起学习,相互鼓励,相互督促,拿着“比、学、敢、帮、超”的精神去赢得考研这场战斗的胜利。事实上,类似的“学霸寝室”每年都会在一些高校出现。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在实际生活中,如果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能够坚持平等、诚信、宽容、互助等原则,能够促进个人与他人的和谐,同时也为自身的成长成才营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Baidu
                                                                                          map